这个大搜这么玩的比较多,后来玩的人太多,导致效果没上去获客成本倒是上去了。这就是个短期红利,见招拆招的把戏。
顺便说一句:小红薯、大乎,原理皆可同理可证。
2. 多店铺操作
这个在某宝、大东,家电行业这么玩的很多,主要原因也是家电行业手里经销商特别多。而且,家电细分市场在平台电商,开店也容易。
而对于消费医疗的实际操作来说,除了多门诊开店外,也可以多品牌开店。
比如:R尔、R泰,维ER、康B佳,等等
每个品牌只一个门诊,只做1个亿,也是方法。本质来说,吃渠道驱动的红利,建立“以渠道为核心的伪消费品品牌”。
毕竟,缔造出一个十亿级口腔品牌很难。但当你有了渠道资源、运营能力、团队和资金的时候,做出十个一个亿的医院比做出十个亿的品牌要简单太多。
当然,各有各的活法,但是有的挣的是渠道利润叠加的钱,有的挣的是品牌溢价的钱,这是不同的。
再当然,目前这种方式在消费医疗目前稍微有点政策风险,有心的看官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请需要稍微留意一下。
3. 品牌整合门店
这个在口腔领域比较有代表的就是“朗X口腔”、“美X口腔”,其它行业包括大家比较熟悉的蜜X冰城奶茶、尚X优酒店等,都是套路相通的把戏。
以“朗X口腔”的模式为例:
简单来说,就是通过“股权交换”整合门诊建立“共同品牌”。从操作上来说,虽然“朗X口腔”的整合初衷实在不敢让人恭维,但是从门诊作为物理单位解决“基础信任和选择成本问题”的品牌角度来说,这套模式的底层逻辑还是可行的。
只是,整合品牌依然解决不了增长乏力的问题。
从江湖传说最近的营销动作来看,“朗X口腔”类似医美“分期/返现/免费做大病种”的玩法也着实有点容易“爆雷”的风险。
包括,前几天还有个投资的新媒体朋友专门解读过这个事。
当然,以上也只是一家之言,万一人家现金流真的有足够资本支撑呢?
4. 阿里M妈、多多X宝、京X客。
阿里M妈估计做某宝运营的都很熟,估计最不熟的就是“多多X宝”,其实都是一个事,就是消费医疗最喜闻乐见的“CPS”。只是,同样“CPS”,为啥有的玩的起来有的玩不起来,这还真不是个玄学的玄学。
总之,核心战斗力都不在憋着开店上,懂者自懂吧。
但是,从目前电商生态来看,阿里M妈和京X客应该是最成熟的,成熟的可以让很多行业电商同学都放弃转向直播电商了,倒是多多X宝的红利依旧在,有兴趣的看官可以努力一下,但TMD绝对不是忽悠你去X多多开店。
当然,市场看到这块红利的也很多,适应市场的工具更多,X赞、分销X等,都是方法。基础底层逻辑依然是“社交”+“结算”。所以,玩好社交很重要,以今天的市场来说,玩好社交就读懂了网销。
顺便说一句:直播电商目前并不适合消费医疗,信不信由你。
05 暴力增长
熟悉Jason的朋友都知道,Jason是个非常信奉“暴力美学”的人。只是,怎么暴力?本质依然是“大力才能出奇迹”的招式。常见方式如下:
1. 文案引流 & 各种靠谱不靠谱的科普
前文基本已经说的差不多了,简单来说,这就是个“成本模型”问题。
换句话说,没有实力每天发出去40篇稿子,我建议你压根别搞这个事,因为这个没量的积累真的没质的变化。
包括之前重庆某口腔一个小兄弟跟我聊,他有意识这么玩一下。虽然当时是竞争关系,但我看小伙子小小年纪、前途可量就点了他两句,只是这哥们主战场定在了大搜贴吧,不知道最后到底转明白没?
总之,万变不离其宗,本质逻辑其实都是一个事。
简单来说:就是一个“内容运营”+每天40篇稿子+40*3个账户通发及基础维护。
从财务模型来说:
内容运营:6,000元/月,产出1,200篇原创稿件
稿件成本:268/20篇*2*30天=16,080元
N:40*3个账户及通发工具+其它费用,另算。
总计费用:6,000+16,080+N =22,080元。
文案引流(曝光量): 1,200*3*300=1,080,000,折算:20.4元/CPM
事实上,在门诊正常运营转化量下,这些流量养活一个不大的门诊绝对够够的了。
顺便说一句:大部分时候大家都说的“知识科普”、“私域流量”,非常有可能说的都不是一码事,干的更不可能是一码事,就是这个道理。
2. 加粉引流 & 街扫
“暴力加粉”这个事其实不是不可行,尤其最近微V企业版迭代后,私域流量再度被推上风口。
只是,在Jason看来,粉丝质量才是根本。这话怎么说?
目前几种获取种子用户的常用的手段:
例如:暴力加粉,质量划不来。
例如:加粉机,成本划不来。
例如:地推活动,效果划不来。
当然,这个事也可以和前文“发赠品”结合,只是具体如何操作,还是需要从操作流程上改进下目前消费医疗门诊惯用的方法。
3. 增长黑客
这个可能对中小门诊有点高科技了,常见的比如:Chrome插件、小程序、app等都算此类。
君不见:360的伟大之处,除了免费之外就是抓住了一个时代的契机,这个契机可遇不可求,但方法是可以借鉴的。
以后Jason估计会推出相应类似的“引流营销产品”。
名字目前尚未编好,先领会精神!
只是,如何平衡规模化后还能对个体门诊产生不错的效果,这才是对我来说最大的课题,因为“规模化”和“效果”在这个问题上确实有点矛盾。
4. 流量红利
“红利增长”和“流量红利”最大的区别在于,“红利增长”更加可控,“流量红利”则主要看缘分。
例如,大家熟知的:小红薯、大乎、脉X等。
操作方法上,用一个时髦的互联网词叫做:次维攻击
比如:当年干死门店的是通过互联网上开店,当用户养成习惯就变成了某宝,就没门店啥事了!
比如:当年广告公司找投放客户主要靠行业会议买名单,当客户聚沙成塔后就变成现在的脉X,行业会议没地方挣钱了!
再比如:各行各业营销咨询公司一定跟“在线卖课”配套,懂者自懂!
这个事不好说“一定准”,有点D博心理,谁先想到并落实很重要。
而且,从心态上说,D赢了,就是以小搏大,D输了,大不了从头再来。
君不见,小红薯的流量红利才多久?
君不见,脉X为啥三天两头修改添加好友数量?
能让你“薅羊毛”的媒体,媒体也得憋着从你身上“薅羊毛”不是?所以,不能指着这个,但是可以一直寻找。
再所以,一味的照搬别家的方法不能说完全没用,但是作为照搬的你绝对不会是那个“吃螃蟹的人”。
06 圈层红利 & 渠道创新
这个事是因为技术大发展,这几年才提起的。
君不见,内容圈层、好友圈层,技术把人群割裂成了若干“兴趣小组”。以前的人群定位都是按照物理属性。比如:年龄、性别、地域等。
而今天,更多的依赖于“共同的兴趣”导向,这也是互联网技术带来的营销进步。
比如:“广告的纸牌屋”,就是围绕“消费医疗营销”这个兴趣主题。
只是,事实上,各位看官中,营销同行、医疗媒体、三方平台为主,投资、医生、猎头为辅的也不少。因为共同好友多,所以转化更容易些。
毕竟,从众不仅仅是个心理学现象。
换句话说:因为大家都瞄着共同好友关注挺多,即使我现在不作为,看官们增长也很快,剩下的就是个“增长速率”问题。
但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说:成就你的是渠道,限制你的往往依然还是渠道。
宠物医院得能搞定各个小区的养猫养狗社群,口腔门诊得能搞定广场舞大妈,医美门诊得能搞定夜店玩家,都是渠道,这是行业常识。
只是,如何保证持续增长,这个资源整合的要求就海了去了。
如何整合?要么靠天时、要么靠地利,要么靠人和。
君不见,我们之前免费分享的“44家医美渠道转诊平台名单及佣金比例”和“全国165家口腔效果分成渠道名单”本质来说也就是这么个事。
总之,这TMD其实是个“销售管理”问题,“给狼不喂肉,你最后一定只能吃草”。
道理是这个道理,实际操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,不可说不可说。
延伸出来的问题就是:在有限的合作内进行无限的渠道创新